演出信息,影像资讯,商务合作,场地介绍。艺人风采。
首页 - 德云社。
概述/德云相声网
德云相声网是郭德纲北京德云社官方网站,该网站主要介绍德云社、德云新闻、演出信息、天津分社、德云影视、德云图库、德云视频、德云网店、演员博客、论坛交流几个板块,经过郭德纲先生和北京德云社各位位新老成员的不懈努力,从当初“北京相声大会”时期每周在“天桥乐茶园”等地演出五、六场,到“天桥乐茶园”焕然一新为“德云社剧场”后又增加了的“张一元-天桥茶馆”、“云龙茶楼”,再到后来的“德云书馆”、“德云评剧社”和即将开张的“北京德云社天津分社”,每年要演出约1630余场左右。全体演员的艺术水平和艺德受到了京、津以及全国各地观众的交口称赞。德云十年,相声的文艺复兴十年的辛苦,十年的风霜,十年的嘻笑怒骂,十年的同舟共济,德云社一步步,从冷清萧索的胡同里,从凄凉落寞的茶馆里,从无人喝彩的小剧场里,从平民的阶层里,一路走来,走进了五光十色的殿堂,走进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走进了铺天盖地的赞扬,走进了整整十年的辉煌。参考资料/德云相声网
【1】德云相声网guodegang/index.php
【2】新民网 news.xinmin/opinion/whpl/2008/09/23/1358781.html
官方论坛/德云相声网
相声公社是北京相声曲艺团体—德云社的官方论坛。德云社是*的一个相声社团,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打出的旗号是“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德云社开始叫作“北京相声大会”,
只有郭德纲、张文顺和李菁三个人在广德楼等茶馆演出。到了1998年,扩展为十几个人,演出场馆也从茶楼扩展到茶馆戏楼里,并取名为“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演出队达到了十几个人,并且从那年开始改在天桥乐茶园演出,更名为“德云社”。德云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郭德纲。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常宝华,在激动之余喊出了:德云社万岁!侯宝林大师之子侯耀文说:他们找到了相声的感觉。
作为德云社中的一员,很自豪,有为我们自己骄傲的资本。很多人会奇怪,德云社为什么会成功,他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我认为,德云社的成功是必然的,这是我们时代的大趋势导致的历史必然。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得*人太习惯于把一切东西都附加上一个“意义”。尤其是对文艺作品。*人在看书看戏看报纸看电影看舞蹈的时候,非要戴上有色的眼镜,透过它,就能看出很多并不存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惟独相声的理论还在三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打转呢?居然直到现在,大多数相声的相关人员还在争论,相声的讽刺功能更重要还是歌颂功能更重要!真是奇哉怪也。“讽刺”、“歌颂”、“鞭挞”、“赞扬”,这样的词儿离相声远点好不好!但是无奈的是,它们恰恰如附骨之蛆,离相声太近,于是,相声离老百姓就越来越远了。
简要介绍/德云相声网
九十年代中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相声艺术走进低谷,许多相声人离开相声或去经商淘金、或去谋官高升。然而,时年仅二十多岁的郭德纲从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相声艺术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回归剧场!民间艺术离不开生存发展的土壤,相声演员必须走近观众才能得到水***融般的互动。于是郭德纲一方面在一批“文字辈”老艺术家的支持下组织起了当初的演出社团“北京相声大会”,另一方面着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濒于失传的曲艺节目。
坚持在小剧场、小茶馆,为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送去发自内心的欢笑。如今,“到德云社听相声”已经蔚然成为京城“年轻一族”的一种时尚。大鼓、单弦、十不闲儿、莲花落等诸多濒临灭绝的民间曲艺曲种,也由德云社的挖掘整理、推广演出而再次焕发青春、绽放出异彩。德云书馆的开张纳客、德云评剧社的“*传统评剧失传剧目大观”,也无一不是中华民间戏曲、曲艺的福音。
十数个春秋更替、十数个寒来暑往,从工人俱乐部到中和戏院、从广德楼到天桥乐茶园再到今天的北京德云社,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全体演员不仅用心血和汗水打造了“北京德云社”这一民族曲艺的奇葩和金质品牌,同时更培养出了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栾云平、孔云龙、岳云鹏等优秀的青年演员。对相声艺术的执著和睿智成就了郭德纲和北京德云社。同样,北京德云社全体同仁的努力也为相声艺术和整个中华民族曲艺戏曲的振兴增添了新的希望。“德化苍生寓理于乐,云隐灵台万象归春”,北京德云社在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和热爱相声曲艺、崇尚快乐的百姓拥戴下,将会不断努力进取、排除一切困难、铸就新的辉煌。
德云相声/德云相声网
关于相声要不要有教育人的意义这个问题。有一个情况是可以类比的,那就是文学创作。我看金庸先生的传记,有人问:您的小说是不是因为有能够教育人爱国、教育人在困境下努力等意义,所以才且有这么高的价值,受这么多人喜爱?金庸先生说:每个人对文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文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学。正是如此。我们所谓真善美:“真”用科学的范畴,“善”是宗教或道德的范畴,“美”是文学艺术的范畴。文学和艺术只管带给人“美”就足够了。“美”是什么?是人性的体现。相声演员用语言或形体触动了观众人性之中的某一点,他才会乐得前仰后合。一部小说创作出来,就已经与作者无关;同理,一段相声被说出来之后,与演员的关系也不大了。至于欢乐之后有什么感悟的东西,那是观众自己的事。正如鲁讯提到的:“《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尚且如此,何况简简单单的一段相声。
众多文艺形式都已经超脱,为什么惟独相声(当然还有戏曲、曲艺相声的这些难兄难弟)还在三十年前停步不前呢?
相声演员和相声学者,均要负一定之责任。相声就是相声,老百姓听相声就是要笑的。相声同样带给人美感,而这种美感就是快乐。德云社一路从平民中走来,生存的压力和现实的情况给予他们以指导,使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德云社的相声中,通过对人性的还原、深究,再展现出表层的东西出来使人发笑,是自发的,自主的,也是不自觉的。它的背后,是强大的、不可逆的,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我想起了欧洲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此前的一千年,欧洲处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人们以简单的感性和狂热信奉“上帝”,终身都不许有人世的欲望,终身在赎自己的“原罪”。直到14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们首先用画笔和刻刀开始对古典艺术的复兴,其间更发生出了新文化的创造。
在那个时代,开始赤裸,性不再是罪恶,人类开始重新直面自己,包括自己的人性中的美德和缺点。把美归还给美,把善归还给善,上帝依然是理论上的主宰,但是离人世已经越来越远。那不是简单几个艺术家掀起的风浪,那是历史发展到那一步,人类自己身体内孕育出来的巨大能量。德云社的火爆和为人喜爱,就是相声界经过了漫漫长夜的中世纪,开始重新寻找真实的自我并被大众接受的过程。简单之,就是*相声的文艺复兴。不要怕在这种潮流中会有些所谓“低俗”的东西出现。欧洲文艺复兴时同样有些过分暴露的性描写,那只是它的一部分,也许这一部分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但是它并不影响文艺复兴整体上的伟大。而且,相声说什么内容并不是由相声演员决定,而是由观众决定的,进而言之是由全社全决定的。观众对不喜欢的东西就不会笑,不会笑的东西演员就不能说。只要我们的社会整体气氛安定和谐,人民素质越来越高,相声的内容自然也必然会越来越好。大浪淘沙,只要是留下来的,我们相信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在。有人说,“他们只是迎合了一小搓下层观众的低级趣味”。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千万别跟我提什么“一小搓”这样的话。德云社怎么那么容易就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找到这“一小搓”知音的呢?再去看看德云社去全国各地演出一票难求的现象,这个“一小搓”在数量上还真是不好定义啊。我希望,德云社相声,只是相声文艺复兴的开始而远远没有达到鼎盛——相声必将越来越回归到相声本身,回到它“逗笑”的本质上去。那时候,再出多少个德云社,都是不令人奇怪的。把相声还给相声,让人民尽情欢笑吧!
德云内讧/德云相声网
说到相声,我们不得不提郭德纲;说到郭德纲,又不能忽视他的德云社。在*相声极度凋零的年代,郭德纲和德云社却以一种十分另类的方式演绎着“相声非主流”。就在人们仍然为“郭德纲是救了相声还是毁了相声”而苦思冥想争论未休时,德云社却后院起火: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当红相声演员徐德亮借助新浪博客宣布从即日起自己和王文林退出德云社。短短的一句声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引起轩然大波。媒体和公众想知道的莫过于徐王出走的真实原因,以及他们的未来。从目前媒体得到的*消息和网友的猜测来看,徐德亮出走原因不外乎酬劳低、受压制以及同郭德纲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真是这三者的话,这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在哪个行业都存在类似的事情,只是德云社树大招风,关注度和炒作价值高而已。
徐德亮自己的解析很单纯:“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让王文林老先生能多挣点钱。”言外之意傻子都明白。
就算不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徐德亮的表白也显得十分一厢情愿。既然是酬劳原因那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分手?所以笔者推断这显然只是徐德亮的托辞。相比于郭德纲的大红大紫,徐德亮则要黯淡许多。随着德云社名气的与日俱增,新生代相声演员李菁、何云伟、高峰等人的强力冲击,作为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徐德亮的地位更加雪上加霜。在名和利均不见长的情况下,选择另立门户对徐而言也许更有前途。而就在人们以为寻找到了徐德亮出走原因之时,“张文顺声明”突如其来。一直被称为“徐德亮师父”的德云社老相声演员张文顺委托徒弟张德武在德云社的网站相声公社中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将徐德亮“清除出门”,不再允许他再用“德”字辈在名字里,并且据说这一声明得到了德云社“官方”认可。于是“德云社内讧”流传开来。亮子为何遭受恩师的驱逐让人浮想连篇。
徐德亮出走为何带上同为德云社超级元老的王文林则成为内讧的又一大疑点。亮子背叛师门,投靠他人在先?从张老先生三点说明中的第二条“本人能力有限,无法再指导徐亮先生的表演艺术”值得玩味。对于王文林的离开,郭德纲称:“想想看,德云社有四位老先生,为什么其他三位都说郭德纲好,就他说不好呢?”这一句似乎在向人们表达内乱、派系之争才是徐德亮推出的真实原因。作为非主流相声团体,德云社与“正规相声军团”的矛盾显而易见。德云社独特的喜剧效果和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标榜高雅、说教的相声正规派,从德云社剧场这几年的火爆情形便可见一斑。非主流大有夺取主流江山之势。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太平天国内乱。“德云社石达开”未来的相声之路(也许他以后改行不说相声)将走向何方值得关注。
主要演员/德云相声网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许多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 园,工文丑、工铜锤,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姓 名: 郭德纲
籍 贯: 天津
性 别: 男
出生地: 天津
身 高: 165cm
体 重: 83KG
英文名: Guoguo
所在地: 北京
血 型: O
星 座: 摩羯座
生 肖: 牛
学 历: 本科
生 日: 1973年1月18日
职 业: 草根艺人
姓 名:于谦
性 别:男
出生年:1968
地 区:*大陆北京
职 业:演员
于谦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曾跟随相声名家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大专班。参加诸多影视作品拍摄,代表作品《九九归一》、《天下*丑》、《人虫》、《新刀马旦》等,并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地方台的长期栏目中担任节目编导及主持人。2002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深受观众喜爱。